弃邪归正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xié guī zhèng
基本解释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出处清 钮琇《觚剩 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暂未找到成语弃邪归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弃邪归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反求诸己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暴取豪夺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乳臭未干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
本末倒置 |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粗制滥造 | 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