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不及的成语故事

拼音hòu huǐ bù jí
基本解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后悔不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病重,让国惠子、高昭子帮助公子荼当上国君。齐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别逃往卫国、鲁国等地。齐国的陈乞想杀死国惠子和高昭子,从中挑拨他们与大夫们的关系,说不消灭他们就会后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战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后悔不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假公济私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取长补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无法无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学而不厌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结驷连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
花言巧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表里如一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
团团转 | 苏青《结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团团转:出去呢?不出去呢?换衣服呢?还是不换?” |
分路扬镳 |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