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信的成语故事

拼音piān tīng piān xìn
基本解释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出处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偏听偏信的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贤明皇帝。魏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偏听偏信,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就亡国。唐玄宗认为言之有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偏听偏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贫贱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一轨同风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 首身分离 |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
| 无时无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
| 稳操胜券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
| 反面无情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