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基本解释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颖阳一带打仗,由于没有后援,刘邦准备放弃敖山粮仓,找谋士郦食其商量。郦食其认为称王要依赖百姓,百姓又依赖粮食。要想赢得战争,必须占据敖仓,才能稳住军心。刘邦赞同并奋勇作战取得了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民以食为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鬼哭神嚎 |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
不敢苟同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
色飞眉舞 |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
见多识广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
正人君子 |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
狭路相逢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
风急浪高 |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各行各业 | 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