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成语故事

拼音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基本解释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暂未找到成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寸进尺退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
连绵不绝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忧喜交集 |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自强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下临无地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触目皆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