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


按兵不动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基本解释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动的典故

(赵国国君的先人)准备攻打卫国,派史墨去卫国了解情况。

史墨到卫国后1年才回来,赵简子生气地说:为什么去这么久才回来?

史墨说:我对卫国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所以耽搁久了些。现在卫国国君很开明,辅佐他的贤才又很多,国家治理得很好。攻打卫国还不是时候,我劝您不要轻举妄动。

赵简子听史墨说得有理,便按兵而不动,等待时机。这个成语原来指掌握力量而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现在也比喻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按兵不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史子集 《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炒鱿鱼 张贤亮《出卖“荒凉”》:“绝对听从我指示,做不到这点,立即‘炒鱿鱼’!”
敬业乐群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高屋建瓴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箪瓢屡空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苦思冥想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