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基本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典故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进种善群 |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
安内攘外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普天同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玩世不恭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和风细雨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流离转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苦口之药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语重心长 |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
死不开口 | 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