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南辕北辙的典故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辕北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轻歌曼舞 《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一无所有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旦夕之间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存而不议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鬼瞰其室 《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刘良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
百战百胜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贫贱不能移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