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肉医疮的成语故事

拼音wān ròu yī chuāng
基本解释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出处唐 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暂未找到成语剜肉医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剜肉医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博通经籍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不可多得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落叶归根 |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
恶衣恶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头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算尽锱铢 |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
不治之症 |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令人作呕 |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