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
词语解释
罢黜[ bà chù ]
⒈ 贬低并排斥。
例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英belittle and reject;
⒉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⒊ 免除官职。
英dismiss from office;
引证解释
⒈ 废除排斥。
引《汉书·武帝纪赞》:“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⒉ 罢免;去官。
引《汉书·孔光传》:“哀帝 罢黜 王氏,故太后与 莽 怨 丁、傅、董贤 之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时 张説、杨瑒、皇甫璟、杨相如 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国语辞典
罢黜[ bà chù ]
⒈ 贬抑、排斥。
引《汉书·卷六·武帝纪》:「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⒉ 免职、免除。也作「罢退」、「罢斥」。
引《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
近罢免 罢退
反任用
※ "罢黜"的意思解释、罢黜是什么意思由词语联盟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天使的反义词(tiān shǐ)
登场的反义词(dēng chǎng)
鼓励的反义词(gǔ lì)
海洋的反义词(hǎi yáng)
骚动的反义词(sāo dòng)
初期的反义词(chū qī)
不及的反义词(bù jí)
参加的反义词(cān jiā)
土产的反义词(tǔ chǎn)
原始的反义词(yuán shǐ)
阻挠的反义词(zǔ náo)
家乡的反义词(jiā xiāng)
守正不阿的反义词(shǒu zhèng bù ē)
承平的反义词(chéng píng)
残酷的反义词(cán kù)
强烈的反义词(qiáng liè)
苦头的反义词(kǔ tóu)
美丽的反义词(měi lì)
指点的反义词(zhǐ diǎn)
平分的反义词(píng fēn)
对方的反义词(duì fāng)
糊里糊涂的反义词(hú lǐ hú tú)
先生的反义词(xiān shēng)
忘记的反义词(wàng jì)
举行的反义词(jǔ xíng)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cǎo yě草野
- cāo zuò操作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bǎi shòu百兽
- yè lǐ gè夜里个
- yǎng huà gǒng氧化汞
- gōng néng功能
- jiǎn zhèng guān检正官
- jiào huà教化
-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
-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
- shè sòng涉讼
- jiāo liú交流
- fēi fēi xiǎng非非想
- fēng guāng风光
- hé bì合璧
- gōng fēn公分
- lù tóu路头
- yán jí延及
- jīn qì津气
- bái sè huā白色花
- qì shì xiōng xiōng气势汹汹
- dí xìn的信
- tuì yǐn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