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逊之(并引)
[宋代]:苏轼
元祐六年九月,与朱逊之会议于颍。
或言洛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
”昔叔向闻鬷蔑一言,知其为人,予于逊之亦云。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従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性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改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元祐六年九月,與朱遜之會議于颍。
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遜之曰:“菊當以黃為正,餘可鄙也。
”昔叔向聞鬷蔑一言,知其為人,予于遜之亦雲。
黃花候秋節,遠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従人僞勝,遂與天力争。
易性寓非族,改顔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駁宜相傾。
疾惡逢伯厚,識真似淵明。
君言我所印,世論誰改評。
願君為霜風,一掃紫與赪。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共有诗(2851篇)
宋代:
张元干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處。陵遷谷變總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東。
西窗一夜蕭蕭雨。夢繞中原去。覺來依舊畫樓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風。
宋代:
范成大
老蕨漫山凤尾张,青枫直干如攒枪。
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恶淖深神惨伤。
老蕨漫山鳳尾張,青楓直幹如攢槍。
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惡淖深神慘傷。
明代:
韩殷
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白马锦鞯来騕袅,玉楼银榜枕岩城。
风传漏刻星河曙,日照螭头剑戟明。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西河戰罷萬方清,處處樓台歌闆聲。白馬錦鞯來騕袅,玉樓銀榜枕岩城。
風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明代:
边贡
送君无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里过。心逐悬旌离汉徼,梦随春柳渡辽河。
重关复岭狼烟接,暮雨朝云海气多。应有大篇吟出塞,不须停马问干戈。
送君無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裡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随春柳渡遼河。
重關複嶺狼煙接,暮雨朝雲海氣多。應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幹戈。
:
弘历
老翁犁把耕新润,弱妇筐钩伐远扬。常在豳风图画里,那能辛苦忘农桑。
老翁犁把耕新潤,弱婦筐鈎伐遠揚。常在豳風圖畫裡,那能辛苦忘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