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宋代]:梅尧臣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
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
出处乃一致,颜色无媚媮。
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
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
岂愿学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张平子,闲居吟四愁。
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
顾兹发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贫贱死,肯作儿女羞。
夷齐何其清,尚饿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当时守南方,非是寡筭筹。
城空无一兵,有智欲谁诹。
直令韩彭处,奚所施善谋。
在法责固深,屈辱凡几秋。
无人一引手,落穽穷更幽。
乃以诗战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击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夺气,奔降且无由。
孰意吾晚节,获奉君子游。
宴屡接其席,行屡接其輈。
遂使西归航,岸泊独淹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收。
烛尽继以薪,夜分方还舟。
自古贤与愚,一一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计短修。
会须举杯杓,亦莫忘歌讴。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義求。
良朋既我遘,沒齒無怨尤。
向來六七輩,非可取次俦。
議論吐肝膽,慷慨從竄投。
上能同所樂,下能同所憂。
出處乃一緻,顔色無媚媮。
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
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
我如溝中斷,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業,筆墨老更遒。
豈願學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張平子,閑居吟四愁。
譬若種香蘭,幸勿憂臭莸。
顧茲發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貧賤死,肯作兒女羞。
夷齊何其清,尚餓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當時守南方,非是寡筭籌。
城空無一兵,有智欲誰诹。
直令韓彭處,奚所施善謀。
在法責固深,屈辱凡幾秋。
無人一引手,落穽窮更幽。
乃以詩戰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擊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奪氣,奔降且無由。
孰意吾晚節,獲奉君子遊。
宴屢接其席,行屢接其輈。
遂使西歸航,岸泊獨淹留。
張侯喜聞館,坐久月影收。
燭盡繼以薪,夜分方還舟。
自古賢與愚,一一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計短修。
會須舉杯杓,亦莫忘歌讴。
唐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共有诗(1885篇)
宋代:
胡仲弓
赢得工夫看好山,吟魂飞不到人间,
白云本是无心物,才得身高便可攀。
赢得工夫看好山,吟魂飛不到人間,
白雲本是無心物,才得身高便可攀。
唐代:
白居易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
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
石淺沙平流水寒,水邊斜插一漁竿。
江南客見生鄉思,道似嚴陵七裡灘。
宋代:
李纲
小童又报雪花飞,深炷炉烟欲起时。淅沥乍闻经竹叶,飘萧初看著松枝。
南人共讶何曾见,北顾深颦有所思。牢落无言自搔首,却惊华发顿成丝。
小童又報雪花飛,深炷爐煙欲起時。淅瀝乍聞經竹葉,飄蕭初看著松枝。
南人共訝何曾見,北顧深颦有所思。牢落無言自搔首,卻驚華發頓成絲。
:
释正觉
欲下前时雪磴,重开向日风翎。此去丁宁华鸟,莫来狼藉春庭。
欲下前時雪磴,重開向日風翎。此去丁甯華鳥,莫來狼藉春庭。
清代:
杭世骏
晓起屏山掩画螺,惊风有意撼槐柯。空阶几日苔痕合,脱叶飞来雨点多。
曉起屏山掩畫螺,驚風有意撼槐柯。空階幾日苔痕合,脫葉飛來雨點多。
唐代:
顾况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荡东壁。扣商占角两三声,
洞户谿窗一冥寂。独去沧洲无四邻,身婴世网此何身。
关情命曲寄惆怅,久别江南山里人。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蕩東壁。扣商占角兩三聲,
洞戶谿窗一冥寂。獨去滄洲無四鄰,身嬰世網此何身。
關情命曲寄惆怅,久别江南山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