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华的诗 > 壮士篇

壮士篇

[魏晋]: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壮士篇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注释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虚冲:守于虚无。

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壮士篇鉴赏

  这是一首乐府诗,题旨大概是由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来的,那首诗道:“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这首诗在他的《咏怀》中可谓别调,写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现的功业心主要是从“效命”、“气节”着眼的,而张华此篇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这些认识出发,显得比较深切,更能予人们以激励。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诗,显得简约朴素,而张华此篇则较铺张,也比较重修辞,“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全是对偶,这不仅显出乐府体与古诗的差别,也显出西晋之后的诗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

张华简介

唐代·张华的简介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张华共有诗(54篇)

猜你喜欢

浩浩歌

明代周是修

君莫欺,贫贱儿,陋巷陈平终帝师。君莫誇,富豪子,铜山邓通终饿死。

世间万事如转烛,明日升沈安可卜。请君听我浩浩歌,古往今来情奈何。

满江红

朱帆

北望长安,悲华夏,又倾梁柱。百年恨、浏阳河水,两番腾怒。

壮士断头除旧制,英雄振臂开新路。问苍天,底事丧斯人,天不语。

慈竹

宋代王令

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

九效 其五 医国

宋代葛立方

破纽绝络兮民不支,不了兰藏兮举世无医。病在腠兮废汤熨,未至血脉兮乃施针石。

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阴阳倒置兮寒凉逆施。内实兮饵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

严公解相还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

明代皇甫汸

古来开阁自平津,几见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优诏赐,乞骸何用屡书陈。

东都饮饯辞供帐,南驿乘符速去轮。归到宜春酒应熟,散金惟欲会乡人。

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

宋代李曾伯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