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畅当的诗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代]: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注释

唐代河中府名胜,因经常有鹳雀栖息,故得名,后被河水冲没。

迥临:高高的在上面。迥:常作远或独自的样子解释,此处应描写高远。

世尘:尘世。

平野:平坦开阔的原野。晁错《言兵事书》: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断山:陡峭的高山。杜甫《远游》:云长出断山。

登鹳雀楼鉴赏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畅当简介

唐代·畅当的简介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畅当共有诗(17篇)

猜你喜欢

阳春曲

宋代张咏

东风习习吹庭树,知道春权移日驭。

青红独解露春心,凝冷无言避春去。

萧萧

郭步韫

萧萧木叶下园林,摇落偏惊抱恨心。老去不嫌青鬓改,愁多翻爱素帏深。

菊当九日凌霜健,虫避西风隐壁吟。正是夜来愁伏枕,谁家月下击清砧。

绿珠词

江源

主家富敌国,金谷年年春。楼台艳罗绮,交疏镂檀沉。

黄金易歌笑,明珠买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

题张叔平红崖碑后

清代司炳煃

张君好游复好奇,逍遥不受名利羁。东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

茧足不遗蛮与夷,直到吾黔罗甸之边陲。红崖山石如猊狮,红崖文字如龙夔。

种杉

明代吴琏

儿孙生计薄,辟地种杉松。伐树深劳念,诛茅亦费工。

清清怡望眼,小小寄吟踪。直待成梁栋,时方记老翁。

药王庙二首 其二

弘历

当年阶下有丰碑,持去谁将镇石为。闻是椓人留姓氏,长绳百尺拽诚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