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颀的诗 > 古塞下曲

古塞下曲

[唐代]: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边塞 

古塞下曲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

蓟:州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

漠北:即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

海上:瀚海之上,沙漠上。

河阳:今河南孟县。

出塞曲:汉李延年造,曲调悲切。

古塞下曲鉴赏

  “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多写边塞之事。此篇乃仿古之作,故称“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早晨骑马出发,直指蓟城,行程匆匆,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海上”“沙中”呼应“漠北”。“军书”“春色”,本为静物,加以“发”“度”二字,顿变鲜活,急切迅疾,气势飞动。一写战事,一写时节,一写边关,一写中原,刚健明快。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

  通观全篇,格调苍凉,既有一点悲,又有一点壮,诚为《河岳英灵集》所评:“发调既清,修辞亦秀”,“足可歔欷,震荡心神。”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共有诗(135篇)

猜你喜欢

惜春长句

宋代葛绍体

去年花开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

今年花开烟雨愁,坐见落英填污沟。

题徐高士祠诗 其二

韩雍

青云梦里谢夔皋,懒受玄纁制锦袍。贫贱不荒三径业,轻肥应薄五陵豪。

江湖寂寞流风远,光岳晶荧间气高。过客纷纷吊遗迹,谁轻名利等鸿毛。

閒居杂咏 其五

黄文仪

雨后添诗兴,花前破笑颜。知音千古少,得趣一心欢。

命妓不至

唐代刘兼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苏子黑貂将已尽,
宋弘青鸟又空回。月穿净牖霜成隙,风卷残花锦作堆。
欹枕梦魂何处去,醉和春色入天台。

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

宋代梅尧臣

始於欧阳永叔席,乃识双井绝品茶。

次逢江东许子春,又出鹰爪与露芽。

大龙湫

薛师石

昔闻天下山,衡岳称崇丘。

又闻天下水,江汉为巨流。